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

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

一刻阅读 >> 三国:曹贼也太卷了 >> 第131章 沮授献策收邺城

第131章 沮授献策收邺城 2/2

“息怒息怒,本相如何息怒?邺城是我等家业之所在,如今家业被曹贼霸占,让我等有家不能回,还在家门口损兵折将,你们一个个号称智计无双,难道就没有一点办法?”

袁绍拍着桌子喝问道。

河北众谋士皱起眉头,不是他们不想办法,而是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。

邺城号称天下第一坚城,城里有钱粮无数,有一万四千守军,且是精锐之师,还有曹信、夏侯渊、徐晃、颜良等上将坐镇城楼。

就这四个名将,随便拉出来一个,就能稳稳守住一座城,而在邺城有四个,全名将阵容。

怎么打?

“你们真没有办法?”

袁绍震惊地看着众谋士,以前要打仗的时候,这些人争先恐后出谋划策,一人出一个,都信誓旦旦地表示是最完美的计策,让他这个有选择困难症的人,常常不知道该听谁的。

可如今倒好,面对曹信,这几个大聪明竟然束手无策?

“主公,属下有上中下三策,只是实施起来不易。”

沮授叹道。

“公与,说吧,不管有多难,有办法总比没有强。”

袁绍抬手示意说道。

“下策攻城,如今曹军占据坚城,手下兵马过万,镇守将军乃是善战名将,想要攻下邺城,非十万兵马不可。

主公若选择强攻,则传令青、冀、幽、并,命各方继续派兵增援,建造攻城利器,一点点消耗曹军兵马,三个月左右可下邺城,但攻下邺城后,我军死伤在十万以上,邺城也会变得破败,此乃下策。”

袁绍皱眉,用这个办法攻城,即使夺回邺城,河北也会元气大伤,再无力跟曹孟德争雄,确实是下下策。

“公与,说说中策?”

“中策乃是放弃邺城,主公只需重新挖开护城河,引漳水灌城,待城内粮尽,曹军必定会想办法撤军。”

“不可不可!万万不可!”

没等沮授说完,众文武齐声反对。

开玩笑呢,这个办法虽然能困住曹军,但也会饿死城中百姓,可城中百姓是谁?是他们的妻儿、族人、根基。

疯了他们也不会答应。

“公与,这也能算办法?”

袁绍不满地问道。

用这个办法,损失最大的是他袁家,他袁家在邺城有几百口人,在城外只有他和袁尚、二子袁熙三个。

用这个办法他就真成孤家寡人了。

“沮先生,听说曹军吃人,这个办法怕也困不死曹军。”

袁尚摇头说道。

沮授毫不脸红,拱手说道,“公子莫急,据我所知,曹子玉此人虽然霸道,但对百姓极好,即使军中缺粮,也不会派人劫掠百姓,依照邺城的存粮数量,二十多万人口,最多能坚持一月,一旦城中出现饥荒,他必定会主动撤军,此乃君子可欺之以方。”

众人皱眉,这个办法听着像那么回事,但要他们相信敌人曹信的人品,他们办不到,袁绍和袁尚就不会相信曹信是个好人。

“曹信此人沽名钓誉,善待百姓是欺世盗名,若是军中缺粮,他必定会不择手段,做得比曹孟德还狠,此计不可取!”

袁绍摆摆手,不接受这个提议。

“沮先生,上策是什么?”

袁尚说道。

“上策议和!”

“议和?”

众人大惊。

“这个时候还能议和?怎么议和?”

袁尚好奇地道。

“曹信军乃是一支孤军,在邺城无根无基,势不能长久,想来曹信也明白这一点,他之所以占据邺城不退,是想从邺城搜刮到更多好处,只要主公愿意给出足够多的好处,曹信必定会退出邺城。”

听到这个计策,众人议论纷纷。

大家都听说过《新野和约》《豫章条约》,《新野和约》是曹信与荆州签订的合约,合约签订后,曹信自愿让出枣阳等地,与荆州罢兵言和。

两年多双方未发生一战,《豫章条约》也是如此。

这说明曹信是个可以谈判的对象。

这个计策好像确实可行。

“爹,可以试试。”

袁尚略激动地说道。

袁绍捋着胡须想了想,“公与此计不错,谁愿代表本相入城与曹贼谈判?”

众人齐齐看向荀谌。

这人是荀彧的三哥,荀攸的三叔,这里没谁比他更合适。

“主公,下官愿进城一试!”

荀谌也没拒绝,起身主动领任务。

“好好,友若,万事小心些,早去早回。”

袁绍拉着他说道。

“是,主公!”

荀谌躬身退下。

待荀谌离开后,大家想到很快就可以回家,气氛轻松了一截,只有沮授依然眉头紧皱,袁尚好奇问起缘由。

沮授叹道,曹子玉此人胃口太大,当年打败荆州后,敲诈荆州百万石粮草和财货。

这一遭他占据邺城,绑架河北世家,给出的条件绝对不会小,这也是他之前所说的,上中下三策实行起来都不容易。

众人听了,脸色又慢慢黯淡下来,心里暗骂曹信,只希望他这回胃口能小一点,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。

——

喜欢三国:曹贼也太卷了请大家收藏:(www.yikeyuedu.net)三国:曹贼也太卷了一刻阅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三国:曹贼也太卷了最新章节 - 三国:曹贼也太卷了全文阅读 - 三国:曹贼也太卷了txt下载 - 夏耕烟的全部小说 - 三国:曹贼也太卷了 一刻阅读

猜你喜欢: 万古神帝牧神记道君茅山后裔庶女攻略你是长夜,也是灯火小少爷青越观这主播真狗,挣够200就下播乘鸾